黄连的功效与作用及食用方法

  • 时间:
  • 浏览:0

黄连的功效与作用及食用方法

作为一名AI机器人,我可以提供与黄连的功效与作用及食用方法相关的各种信息和建议,包括最新的研究成果和实践经验。

文章目录列表:

黄连的功效与作用及食用方法

 黄连为毛茛科植物黄连三角叶黄连或云连的干燥根茎,黄连有清热燥湿,泻火解毒的功效,黄连用于湿热痞满,呕吐吞酸,泻痢,黄疸,高热神昏,心火亢盛,心烦不寐,血热吐衄,目赤,牙痛,消渴,痈肿疔疮;外治湿疹,湿疮,耳道流脓。酒黄连善清上焦火热。用于目赤,口疮。姜黄连清胃和胃止呕。用于寒热互结,湿热中阻,痞满呕吐。萸黄连舒肝和胃止呕。用于肝胃不和,呕吐吞酸。下面是我为大家带来的黄连的功效与作用及食用方法的知识,欢迎阅读。

 黄连的功效与作用:

 1、黄连治火烫伤: 川连研末,调茶油搽之。 〔《中医杂志》(2):170,1922〕

 2、黄连治心下痞,按之濡,其脉关上浮者:大黄二两,黄连一两。上二陈,以麻沸汤二升渍之,须臾绞去滓。分温再服。(《伤寒论》大黄黄连泻心汤)

 3、黄连治心经实热:黄连七钱,水一盏半,煎一盏,食远温服。小儿减之。(《局方》泻心汤)

 4、黄连治痈疽肿毒,已溃未溃皆可用: 黄连、槟榔等分,为末,以鸡子清调搽之。 (《简易方论》)

 5、黄连治脓疱疮,急性湿疹: 黄连、松香、海螵蛸各三钱。共研细末,加黄蜡二钱,放入适量熟胡麻油内溶化,调成软膏。涂于患处,每日三次。涂药前用热毛巾湿敷患处,使疮痂脱落。(内蒙古《中草药新医疗法资料选编》)

 6、黄连治伤寒胸中有热,胃中有邪气,腹中痛,欲呕吐者:黄连三两,甘草三两(炙),干姜三两,桂枝三两(去皮),人参二两,半夏半升(洗),大枣十二枚(擘)。上七味。以水一斗,煮取六升,去滓。温服,昼三夜二。(《伤寒论》黄连汤)

 以猪胆汁拌炒,佐以龙胆草,则大泻肝胆之火。下痢胃热噤口者,用黄连、人参煎汤,终日呷之,如吐,再强饮,但得一呷下咽便好。

 7、黄连治小儿胃热吐乳: 黄连二钱,消半夏二钱。共为细末,分100等分,日服三次,每次一分。(辽宁《中草药新医疗法资料选编》)

 8、黄连治消渴能饮水,小便甜,有如脂麸片,日夜六、七十起:冬瓜一枚,黄连十两。上截冬瓜头去穰,入黄连末,火中煨之,侯黄连熟,布绞取汁。一服一大盏,日再服,但服两三枚瓜,以差为度。 (《近效方》)

 9、黄连主羸瘦气急。《本草拾遗》

 10、黄连治 : 鹰爪黄连末,用独头蒜一颗,煨香烂熟,研和入臼,治丸如梧子大。每服三、四十丸,陈米饮下。(《本事方释义》蒜连丸)

 11、黄连治小结胸病,正在心下,按之则痛,脉浮滑者:黄连一两,半夏半升(洗),桥楼实大者一枚。上三味,以水六升,先煮栝楼,取三升,去滓,内诸药,煮取二升,去滓。分温三服。(《伤寒论》小陷胸汤)

 12、黄连,今人多用治痢,盖执以苦燥之义。亦有但见肠虚渗泄,微似有血,便即用之,更不知止,又不顾寒热多少,但以尽剂为度,由是多致危困。若气实初病热多,血痢,服之便止,仍不必尽剂也。若虚而冷者,则不须服。《本草衍义》

 12、黄连治呕吐酸水,脉弦迟者: 人参、白术、干姜、炙甘草、黄连,水煎服。(《症因脉治》连理汤)

 14、黄连苦人心,寒除热,大黄、黄连之苦,以导泻心下之虚热。上热者泄之以苦,黄连之苦以降阳。蛔得甘则动,得苦则安,黄连、黄柏之苦以安蛔。《注解伤寒论》

 15、黄连止吐利吞酸,解口渴,治火眼,安心,止梦遗,定狂躁,除痞满。《本草新编》

 16、黄连治目及痢为要药,古方治痢香连丸,用黄连、木香;姜连散,用干姜、黄连;变通丸,用黄连、茱萸;姜黄散,用黄连、生姜;治消渴,用酒蒸黄连;治伏暑,用酒煮黄连;治下血,用黄连、大蒜;治肝火,用黄连、茱萸;治口疮,用黄连、细辛,皆是一冷一热,一阴一阳,寒因热用,热因寒用,主辅相佐,朋阳根济,最得制方之妙,所以有成功而无偏胜之害也。(《纲目》)

 黄连(去须)、吴茱萸(去梗,炒)、白芍药各五两:上为细末,面糊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二十丸,浓煎米饮下,空心日三服。(《局方》戊己丸)

 17、黄连治心烦懊憹反复,心乱,怔忡,上热,胸中气乱,心下痞闷,食入反出:朱砂四钱,黄连五钱,生甘草二钱半。为细末,汤浸蒸饼,丸如黍米大。每服一十丸,食后时时津唾咽下。 (《仁斋直指方》黄连安神丸)

 18、黄连泻心火,心下痞。酒炒、酒浸,上颈已上。《珍珠囊》

 19、黄连治肝火: 黄连六两,吴茱萸一两或半两。上为末,水丸或蒸饼丸。 白汤下五十丸。(《丹溪心法》左金丸一名回令丸)

 20、黄连,击中焦湿热而泻心火,若脾胃气虚,不能转运者,则以茯苓、黄芩代之。(朱震亨)

 21、黄连治心气不足,吐血衄血,亦治霍乱: 大黄二两,黄连、黄芩各一两。上三味,以水三升,煮取一升。顿服之。(《金匮要略》泻心汤)

 22、黄连治小儿口疳: 黄连、芦荟等分,为末。每蜜汤服五分。定马牙疳,入蟾灰等分,青黛减半,麝香少许。(《简便单方》)

 23、黄连治大热盛,烦呕,呻吟,错语,不得卧:黄连三两,黄芩、黄柏各二两,栀子十四枚(擘)。上四味,切,以水六升,煮取二升,分二服。忌猪肉、冷水。(《外台秘要方》黄连解毒汤)

 24、黄连能去心窍恶血。《仁斋直指方》

 25、黄连杀小儿疳虫,点赤眼昏痛,镇肝去热毒。《药性论》

 26、黄连治药中巴豆,下痢不止: 末干姜、黄连,服方寸匕。(《补缺肘后方》)用药禁忌胃虚呕恶,脾虚泄泻,五更肾泻,均应慎服。

 27、黄连治心肾不交,怔忡无寐: 生川连五钱,肉桂心五分。研细,白蜜丸。空心淡盐汤下。(《四科简效方》交泰丸)

 28、黄连解巴豆毒。《本草经集注》

 29、黄连,久服之,反从火化,愈觉发热,不知有寒。故其功效,惟初病气实热盛者,服之最良,而久病气虚发热,服之又反助其火也。(《本草蒙筌》)

 30、诸病痒疮疡,皆属心火,凡诸疮宜以黄连、当归为君,甘草、黄芩为佐。(李杲)

 31、黄连治脾受湿气,泄利不止,米谷退化,脐腹刺痛,小儿有疳气下痢,亦能治之:

 32、黄连治妊娠子烦,口干不得卧:黄连末,每服一钱,粥饮下,或酒蒸黄连丸,亦妙。(《妇人良方》)

 33、黄连治醇酒厚味,唇齿作痛,或齿龈溃烂,或连头面颈项作痛:黄连(炒)一钱五分,生地黄、牡丹皮、当归各一钱,升麻二钱。上水煎服,实热便秘加大黄。(《妇人良方》清胃散)

 34、黄连治诸痢脾泄, 下血: 雅州黄连半斤,去毛,切,装肥猪大肠内,扎定,入砂锅中,以水酒煮烂,取连焙,研末,捣肠和丸梧子大。每服百丸,米汤下。(《仁斋直指方》)

 35、 古方以黄连为治痢之最,盖治痢惟宜辛苦寒药,辛能发散,开通郁结,营能燥湿,寒能胜热,佼气宣平面巳。诸苦寒药多泄,惟黄连、黄柏性冷而燥,能降火去湿,而止泄痢,故治痢以之为君。(刘完素)

 36、黄连解服药过剂烦闷及轻粉毒。《纲目》

 37、黄连,酒浸炒,则上行头目口舌;姜汁炒,辛散冲热有功。一切湿热形瘦气急,一切时行热毒暑毒、诸般恶毒秽毒,诸疮疡毒,俱以姜和其寒,而少变其性。(《医学入门》)

 38、黄连主热气目痛,眦伤泣出, 明目,腹痛下痢,妇人阴中肿痛。《本经》

 39、黄连治大冷洞痢肠滑,下赤白如鱼脑,日夜无节度,腹痛不可堪忍者: 黄连六两,干姜二两,当归、阿胶各三两。上四味,末之,以大醋八合烊胶和之,并手丸加大豆许,干之。大人饮服三十丸,小儿百日以还三丸,期年者五丸,余以意加减,日三服。(《千金方》驻车丸)

 40、黄连治口舌生疮: 黄连煎酒,时含呷之。 (《肘后方》)

 41、黄连以姜汁炒,辛散除热有功。《本草衍义补遗》

 42、黄连治眼赤痛,除热: 黄连半两,大枣一枚(切)。上二陈,以水五合,煎取一合,去滓,展锦取如麻子注目,日十夜再。(《僧深集方》黄连煎)

 43、黄连治少阴病,得之二三日以上,心中烦,不得卧: 黄连四两,黄芩二两,芍药二两,鸡子黄二枚,阿胶三两(一云三挺)。上五味,以水六升,先煮三物,取二升,去滓,纳胶烊尽,小冷,纳鸡子黄,搅令相得。温服七台,日三服。(《伤寒论》黄连阿胶汤)

 44、黄连主心病逆而盛,心积伏梁。(王好古)

 45、黄连主五脏冷热,久下泄脓血,止消渴,大惊,除水利骨,调胃厚肠,益胆,疗口疮。《别录》

 46、黄连治妇人热劳羸瘦: 黄连三两(去须),人参一两(去芦头),赤茯苓一两,黄芪一两(锉),木雷半两,鳖甲一两半(涂醋,炙令黄,去裙谰),柴胡一两(去苗),地骨皮半两,桃仁一两半(汤浸去皮、尖、双仁,麸炒微黄)。上药,捣细罗为散,用好嫩猪肚一枚,将前药末安猪肚内,以线子缝合,蒸令烂熟,砂盆内研令如膏,为丸如梧桐子大。食前,以粥饮下三十丸。(《圣惠方》黄连猪肚丸)

 47、黄连苦燥,故入心,火就燥也,然泻心,其实泻脾也,为子能令母实,实则泻其子。治血,防风为上使,黄连为中使,地榆为下使。(《汤液本草》)

 48、黄连治痈疽疮疥,酒毒,胎毒。 除疳,杀蛔。《本草备要》

 49、黄连治五劳七伤,益气,止心腹痛。惊悸烦躁,润心肺,长肉,止血;并疮疥,盗汗,天热疾;猪肚蒸为丸,治小儿疳气。《日华子本草》

 50、黄连治下痢: 宣黄连、青木香,同捣筛,白蜜丸,如梧子。空腹饮下二、三十丸, 日再。其久冷人, 即用煨熟大蒜作丸。婴孺用之亦效。 (《兵部手集方》香连丸)

作为一枚中药学习者,对中药是相当的有兴趣的,五黄是指五种黄姓的中药材,当然也可以用来指其它的五种东西。中药五黄是什么呢?下面跟小编一起来看看吧,说不定你曾经用过它的哦!

1、良药苦口利于病黄连

俗语有云:“哑巴吃黄连,有苦说不出。”即道出了这味药其中的滋味。而在《本草纲目》中也有记载:黄连大苦大寒,用之降火燥湿,中病即当止。

(1)黄连的主要作用究竟是:

属清热燥湿药。清热燥湿,泻火解毒。用于湿热痞满,呕吐吞酸,泻痢,黄疸,高热神昏,心火亢盛,心烦不寐,血热吐衄,目赤,牙痛,消渴,痈肿疔疮;外治湿疹,湿疮,耳道流脓。

(2)含有黄连成分的经典药物是:

黄连上清片:该中成药中,黄连为君药。主要作用是清热通便,散风止痛。本药最适合胃火过旺的人服用,但主要是针对风火上攻之症,即:暴发火眼,牙齿疼痛,口舌生疮,咽喉肿痛等症状,药效主要强调一个“上”字。

另外,小便短赤、大便秘结或因胃火过旺所致的便秘患者,也可适当服用本药。

(3)含黄连成分的降火药,是否可以长期服用

含有“黄连”的药物基本都不建议长期服用。如黄连上清片,成分多为苦寒药,因此,在给顾客推荐下火药时,不建议给脾胃较为虚弱的老年或儿童推荐本药。

除了黄连之外,还含有大黄、黄芩等泻火之药,因此,除了脾胃虚弱(具体表为平时易腹泻)的人不能服用之外,还应避免长期服用该药,以防苦寒而伤阴。

小编提醒:双黄连口服液虽然药名出现“黄连”二字,但是该药并不含黄连成分。其主要成分为:金银花、黄芩、连翘。

2、李时珍的救命药黄芩

说起黄芩,就不得不说起一个关于李时珍的民间传说。相传在李时珍16岁时,突患急病,咳嗽不止,并且久冶不愈。在尝遍柴胡、麦冬、荆芥等清热解表药却依然无法缓解他的症状。正当李时珍全家百愁莫展之际,一位远道而来的道士在给小时珍把脉之后说道:不妨,不妨,此病只需服用黄芩30克,加水两盅,煎至一盅,服用半月即可痊愈。“此后,小时珍按照道士的用药建议,服药之后果然立竿见影。

从此,也让李时珍深感中国医学的精深之处,也对救了他性命的黄芩推崇备加。

(1)黄芩的主要作用究竟是:

属清热燥湿药。泻实火,除湿热,止血,安胎。治壮热烦渴,肺热咳嗽,湿热泻痢,黄疸,热淋,吐、衄、崩、漏,目赤肿痛,胎动不安,痈肿疔疮。

(2)含有黄芩的经典药物是:

答:复方黄芩片:清热解毒,凉血消肿。用于咽喉肿痛,口舌生疮,感冒发热,痈肿疮疡。主要成分为黄芩、虎杖、穿心莲、功劳木。

龙胆泻肝丸:清肝胆,利湿热。用于肝胆湿热,头晕目赤,耳鸣耳聋,胁痛口苦,尿赤,湿热带下。主要成分为龙胆、柴胡、黄芩、栀子(炒)、泽泻、木通、车前子(盐炒)、当归(酒炒)、地黄、炙甘草。

小编提醒:龙胆泻肝丸用于治疗肝胆湿热所致的口苦、头晕、湿热效果奇特,但是因其所含成分“木通”,具有较强的肾毒性,过多服用可直接损害人体肾脏,因此,需注意控制此药的用量。

3、泻肾火黄柏

《本草求真》道“黄柏大泻肾火,及清膀胱湿邪”。中医认为黄柏苦寒,归肾、膀胱经。功能清热燥湿、泻火除蒸、解毒疗疮。

(1)黄柏的主要作用究竟是:

属清热燥湿药,善治下焦之症(何为下焦?文章下方有讲解哦),大泻肾火。清热。燥湿,泻火,解毒。治热痢,泄泻,消渴,黄疸,痿_,梦遗,淋浊,痔疮,便血,亦白带下,骨蒸劳热,目赤肿痛,口舌生疮,疮疡肿毒。黄柏抗菌有效成分为小檗碱,故其药理作用与黄连大体相似,但含量较黄连低。

(2)含有黄柏的经典药物是:

知柏地黄丸。本药的特点主要是在六味地黄丸的基础上又加了知母、黄柏这两味药。知母苦寒,善滋阴。黄柏为清利下焦火的良药,善治肝胆及肠道湿热。两药合用,共奏滋阴降火之效。

(3)黄柏主要用于治疗哪些病症:

中药黄柏的主要功效为清热、祛湿,善治下焦(何为下焦?文章下方有讲解哦)。故临床应用上多用于治疗湿热之症,如湿热下注所致的黄疸、湿疹、带下阴痒等。

4、黄芪补气汤防病

黄芪的药用迄今已有2000多年的历史,民间流传着“常喝黄芪汤,防病保健康”的顺口溜,而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就曾记载黄芪为补药之长。

(1)黄芪的主要作用究竟是:

黄芪为补气良药。有益气固表、敛汗固脱、托疮生肌、利水消肿之功效。用于治疗气虚乏力,中气下陷等症。

黄芪和人参均属补气良药,人参偏重于大补元气。而黄芪则以补虚为主,有些人天气变化时易感冒,中医称为“表不固”,可用黄芪来固表,常服黄芪可以避免经常性的感冒。

(2)黄芪可以泡水喝,适合哪些人群:

答:黄芪泡水非常适合于气血不足的老年人,可在黄芪中加入少量枸杞子。这是最简便的补气方法,对气血不足的老年人来说效果非常不错。

(3)一个关于黄芪的民间传说

相传,清朝有一位善良的老人,名叫戴糁。他善于针灸治疗术,为人厚道,待人谦和,一生乐于救助他人。

后来,由于救坠崖儿童而身亡。老人形瘦,面肌淡黄,人们以尊老之称而敬呼之“黄耆(qí)”,人们为了纪念他,便将老人墓旁生长的一种味甜,具有补中益气、止汗、利水消肿、除毒生肌作用的草药称为“黄芪”,并用它救治了很多病人,在民间广为流传。

好了,今天关于“黄连的功效与作用及食用方法”的话题就到这里了。希望大家能够通过我的讲解对“黄连的功效与作用及食用方法”有更全面、深入的了解,并且能够在今后的生活中更好地运用所学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