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发展现状和前景是怎样的?_1

  • 时间:
  • 浏览:0

中医发展现状和前景是怎样的?

感谢大家给予我这个机会,让我为大家解答中医发展现状和前景是怎样的?的问题。这个问题集合囊括了一系列与中医发展现状和前景是怎样的?相关的问题,我将全力以赴地回答并提供有用的信息。

文章目录列表:

中医发展现状和前景是怎样的?

2.你怎么看待现代社会 看病难看病贵 的问题?

三位中医界 人士谈中医的前景!

邓铁涛(广州中医药大学终身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华全国中医学会常务理事,全国名老中医):

20世纪我国文化学术界有些人对传统文化的评价与认识欠全面,认为要发扬中医,必须用西医的模式及理论去帮助中医药学。在这一观点的影响下,中医药学无论医、教、研,都借鉴西医的模式,表现出来一个很强的倾向,就是把中医导向西医的评价体系和轨道当中。但由于中西医是两个不同的学术体系,西医的模式给中医药学术带来的束缚多于帮助,半个多世纪的历史已经证明这一点,今天应该是觉悟的时候了。

西医是微观医学,中医是宏观医学,两者都是科学。但现在大家只承认西方的科学模式才算科学,虽然中医能治好西医治不了的病,但是与该模式不符,便是“不科学”。不知道这是不是文化上的西方霸权主义?

所有的中医都要温习、钻研、挖掘中医的经典和文化精髓,这才是正确的中医现代化的方向。千万别搞错了,误以为把中医改造成西医就以为是中医的现代化。也不要以为把中药打入美国市场就是现代化、国际化,错了,我们发展中医药不是为了让西方接受。这不仅涉及民族的自尊,应该搞清楚现代化不是目的,服务人群才是目的。首先应该为13亿人口着想,保护好中国人的健康就是我们对 的贡献。

游向前(澳大利亚墨尔本大学医学博士、成都中医药大学中医学博士):

据我了解,目前国外医学界一般认为医学分主流医学和替补医学两种。在中国,西医目前已经取得了主流医学的地位。主流医学之所以承认替补医学的存在,是因为人的生命有限,减轻病痛、延长生命是很现实的需要。西医至少在目前还无法包打 ,在这种情况下,必然要在现有的人类与疾病斗争的经验中寻找其他方法。

很多民族都有自己的传统医学,而中医把医术与中国的哲学思想结合在一起,用哲学化的语言表述病症,用理论指导治疗过程,是替补医学中最系统最悠久的一门方法,可以说是生命力最强的古老医学。去年成功治疗“非典”就是一个极具说服力的例子。

邓铁涛:“非典”是温病的一种,而中医治疗温病历史悠久,积累了大量成功的经验。去年广州中医药大学两个附属医院以中医为主治疗“非典”, 。广州中医药大学一附院收治的36例“非典”患者,无一例死亡,医护人员无一人被感染。绝大多数患者痊愈出院,没有任何后遗症。患者平均退热时间2.97天,平均住院天数8.86天(不计自动出院者)。

这些病例均用西医方法确诊为“非典”,用中医药治疗后,再用西医方法确认痊愈,均有严格的病案记录。

我们 重西轻中的现象严重,西医有点小成绩就宣传,中医有点成就,先说“不知道是不是可靠”;即使被证实了,还要想方设方去否认。其实像出血热之类比“非典”更厉害的病, 七五攻关项目—流行性出血热,由南京中医药大学周仲瑛研究组治疗,中医组的死亡率是1.11%,西医组的死亡率则为5.08%。

刘立红(南京中医学院医学博士,广西中医学院基础医学院教授):

中医落到这样一个地步,不能不令人生疑。记得我刚毕业的时候,在一家中医院搞临床,这家中医院有一条明文规定,发热病人用中医治疗,如果3日内不退烧,就一定要上西药。为什么中医院不规定用西药退烧3天不退,必须上中药呢?难道真正的中医就是我们现在看到的这个样子吗?

近10年来,中医界提得最多的一个问题就是为什么临床疗效上不去?中医理论已经形成2000多年,会不会因为理论落后所以不能为临床提供有效指导呢?于是就有人提出中医理论滞后于临床的问题。我想问的是你真正弄通中医理论没有?把原因错误地归结到理论落后上,那我们就会形成真正的倒退和落后。问题并不出在理论上,而是出在我们的认识上。

在西医里,理论和应用之间有一个庞大的技术中介,整个现代科学包括物理学、化学、生物学都在为这个中介服务,这使得医学理论的应用非常方便。而中医没有这个中介,完全靠医生自己把握。在现代科学面前,精英是可以复制的。而中医没有这个方便,理论再好,如果你不能把握还是零。中医的落后就落后在这个环节上。中医的现状就出在我们自身对理论的领悟和运用技巧上面。这个理论不但适用以往,而且能够解决21世纪的问题,非典就是一例。

《内经》将医生分上工与下工,张仲景说“上工不治已病治未病”。而现在大多数人对中医的认识,都是从已病的层次上去认识;我们采用的现代中医教育路子,只是一条培养下工的路子。

游向前:的确,由于自然科学的进步,在西医里各种先进的科技应用速度很快,所以西医诊断的技术进步很快,但其治疗的进步比诊断要慢得多。很大的原因是药物的发现慢。西医的药物发明通常都是发现肌体或缺或多某种物质,然后化学合成近似物弥补,先在动物体上做实验,然后在人体上试用,出现问题后再改进,或减少其副作用,或停止使用

中药一开始就是以人体为基础进行实验,有几千年的实验基础。而西医的发展历史并不长,尤其是药物治疗史只有200多年,在这个意义上我们说中药是安全的有效的。并不是说中药就没有副作用,但是中医很早就认识到药物的毒性,通过不同药物的配伍和炮制过程减少毒性对人体的损害。国外时常发生根据中医复方药中的某一味药物属于有毒物质而禁止使用的情况,因为西医根本没有配伍用药的概念。

邓铁涛:现在的问题是国内的有关部门也在用西药的方法管理中药。很好的药在药检部门却无法通过,比如牛黄安宫丸,让昏迷了3个月的凤凰卫视的记者刘海若苏醒过来,但是因为里面含有重金属,现在却不能批准生产。

国外从动物到人的实验经过了很长的时间,而我们却要倒过来,原来已经有了几千年的在人身上的临床实践,现在居然行不通了,要回过头来让“老鼠点头(小白鼠实验)”才能通过。

在早期我国从事药审的人很多还是很有经验的老中医,当他们走向年迈,逐渐退出历史舞台后,新一辈的药审人员大多接受的是西医教育。脱离中医药理论和经验来管理中药,恐怕将来准许用的中药会越来越少。

为什么大家会对中医没有信心,因为很多人都认为必须要改造中医才能走向现代化。现在需要的是用临床的疗效和新科技结合来实现中医现代化,需要很多“铁杆中医”,就是有深厚的中医理论基础,临床过硬,并且能够治疗疑难病症的医生。中医药在一片繁荣景象的后面,埋伏着后继乏人乏术的衰亡危机!

刘立红:现在有几个能上北大清华的学生会报考中医学院?我看没有。“奈何以至精至微之道,传之以至下至浅之人,其不废绝,为已幸矣。”

所谓的现代中医教育,其实是模仿了西医的一种教育。分科越来越细,培养出来的学生也很多,但教学质量如何呢?这些年一直有大四的学生请我在实习前做讲座,题目就是《如何学好中医》。为什么呢?因为学了4年还是不清楚用什么去对付实习。

我们提倡科研、提倡现代中医教育,完全是在用现代科学的筛孔对中医进行过滤,滤去的都是中医的精华。当前中医出现的问题,原因就在于教育传承上出了问题。现代教育模式里,只有工具式的老师,却没有师父。要想学好中医,一定要有“师传”。这门学问没有现代科学的通透性,特别在技术应用上并不通过技术中介来实现,而必须靠人去用功。所以在教育过程中确实需要言传身教。

至于实验,《黄帝内经》里面,我们并没有看到黄帝问岐伯,你的阴阳理论是怎么发现的?是不是通过小白鼠实验发现的?中医确实没有现代意义上的运用人体之外的东西进行的外证实验,但是在传统文化里存在着细微精深的内证实验。正是内证实验和理性思考的结合,才构建了中医理论。经络、穴位这些东西光凭思考你能思考出来吗?

现在中医界有一个可怕的怪现象,就是对中医经典的教育在逐步减弱。大多数中医院校都已将经典改成选修课。一个支持经典选修的依据就是搞民意调查,许多人认为经典意义不大,打了“×”。你认为经典没什么,恰恰说明你在经典中没有学到东西。只允许中医搞现代化,不允许中医搞传统化,我看这个中医很快就会完蛋。

游向前:对于中医药的现代化,不同的人可能有不同的态度。

药厂为了便于制造、销售,希望开发更多的片剂等方便服用的药品,倾向于简化配方;研究机构可能希望尽快搞清中药的药理,用西医的科学标准解释清楚中药的疗效;而很多中医院都愿意配置更多的现代科技仪器和器械,希望自己什么病都能治,什么手术都能做。

这3个方面都属于中医现代化的一部分,但是并不是中医现代化的核心部分。中医现代化应该在保留中医本质(辨证施治)的同时满足人们的现代需求。提高治疗的重复性、可测性、方便性,也应该是中医现代化的目标。

邓铁涛:中医院的出路在于有没有高水平的中医人才。培养真正的中医人才才是当务之急,转向是没有出路的。把全国的中医院都变成二流的西医院,对中国对 的卫生事业有什么帮助呢?

解放前我国有40~50万的中医,如今这个数字没有增加,而西医却从不到3万人,增加到现在的500多万。从大学来看,西医大学有多少?中医又有多少?拿广东讲,现在只有一所中医药大学,其他都是西医大学。以前有实实在在的师徒班,现在这种关系反而是不被承认了,也就根本没有了这种师徒教育制度,丧失了一种最有价值的中医传承。

美国的医疗费用1996年达到1035.1亿美元,占国内生产总值的14%以上。西方这样的医疗模式,以中国的人口规模能承受得了吗?中国要解决人人有医疗保健的权利,我认为非大力发展中医药事业不可

你怎么看待现代社会 看病难看病贵 的问题?

  养生首重修心

  近些年来,声势浩大、数量众多的健康养生类书籍在中国图书市场占有重要位置,各类健康养生讲座以不同的形式也在报刊杂志及电视媒体上 出现。

  然而,细细观察这些有关养生保健的书籍或讲座

,不难发现其内容大都围绕着饮食起居、运动练功、 推拿等具体形式与方法,囿于一方一法的叙述与传播(当然这也很重要),而养生中非常重要的、甚至可以说最重要的内容修心养生却往往被忽略了。

  实际上,全面的养生应该包括养身(形)与养心(神)两大部分。

   卫生组织早已提出:健康不仅是没有疾病和病痛,而且是躯体上、精神上和社会上处于完好状态。也就是说,

健康应包含身体健康、心理健康和良好的社会适应状态。  真正的养生应该是身心合一,二者皆养的。而养心、养身之中,首重养心。《素问?上古天真论》说:恬淡虚无,真气从之,精神内守,病安从来?《古今医统大全?养生余录》亦言:太上养神,其次养形。神清意平,百节皆宁,

养生之本也。肥肌肤,充腹肠,开嗜欲,

养生之末也、夫人只知养形,不知养神;不知爱神,只知爱身。殊不知形者,载神之车也,神去则人死,车散则马奔,自然之至理也。

  实际上,修心、养心并不仅仅如言语开导、安慰、自我心理暗示之类的那么简单,但也不是玄虚空洞与不可把握的。在中华养生的知识体系中,有大量修心养生的内容,有很多可以在实际层面进行操作的东西。这些修炼的方法与技巧对于修炼我们的内心是非常重要的。  张其成教授的《修心养生》正是这样一部专门讲述如何修心进行养生的著作。该书分为何谓养生、为何养生、修心养生、易道洗心、儒家正心、道家炼心、佛家明心、中医养心、一心养好三味药等九部分,凝集张其成教授多年的养生理论研究心得和修心开智实践的精华,图文并茂,解读轻松易懂,操作性强。相信通过对该书的阅读,再加上您的自觉修习,可以让您放下不必要的忧虑和痛苦,让喜悦有机会闪耀它完全取决于我们的心。情绪是可以转化的,喜悦不仅唾手可得,更是我们的权利,我们不应让忧虑宰制。当身心愉悦时,我们才是真正的健康

,那才是真正的养生。  养生要有根有道

  假如说《周易》试图从理念上告诉我们关于生命本质的各种可能性,让我们从符号和寓言的角度感悟生命的大道,理解并战胜时间,那么儒家、道家、医家以及禅宗也许在试图给我们以更多操作平面的东西,让我们将自己的身体视作那无限的迷宫,以内炼的药物(元精元神)与外求的药物(草木虫石),去探寻自我能量提升的任何可能性,挖掘其无限的创造性,直至人类重返生命的伊甸园。这应该就是养生的根、养生的道。  养生需要去找到根,

养生还得要追寻梦想,做这个寻根追梦的事情是一个过程,走在这个过程里,就会发现人性的伟大,发现生命的美丽,也会发现生活的情趣,这就是文化。有了文化的滋养,

养生才能从自发走向自觉。也就是说,

养生要成为自觉,需要有文化作为基本条件,或者说文化是养生的基本知识背景。很多老中医都是自己上山采药,提到中药材时常说:认得它是个宝,不认得它是根草。现在的医生进山里,很多估计都会是入宝山而空归。

看病难看病贵原因在于:

一是医疗资源总体不足,配置不均衡。

二是医疗保障体系不健全,相当多的群众靠自费就医。

三是公立医疗机构运行机制出现市场化倾向,公益性质淡化。

四是药品和医用器材生产流通秩序混乱,价格过高。

此外,社会资金进入医疗卫生领域存在困难,多渠道办医的格局没有形成,也是造成看病难、看病贵的原因之一。

医疗卫生服务是一种特殊的服务,涉及公共卫生、疾病预防、医疗保障、临床服务等内容,不应由政府大包大揽全部承担,也不能简单地推向市场,推给社会和居民,而应实行以政府为主导、适当发挥市场机制作用的方针。

因此,推进医疗卫生事业的改革发展,一个很重要的问题就是要处理好政府与市场的关系。

看病难看病贵的建议:

1、提高基层医院的医疗水平,解决看病难的问题

建议省级、地市级、县级、乡镇社区医院以大医院牵头组织医疗集团公司,增加基层医院的医疗设备,组织大小医院的医生巡回在各级医院看病,一则可以提高基层医院医务人员的水平,同时亦可使一部分病人可以就近在基层医院看病,解决看病难的问题。

2、采取由 负担公立医院医务人员合理收入,解决看病贵问题

建议 对公立医院医务人员按照 水平实行全包。全国医务人员据统计仅六、七百万人,只是中小学老师的一半左右,根据我国目前的财政收入状况,这点开支是完全可以承受的。对于部分原来收入较高的医务人员, 全包后,采取允许多点执业的办法弥补其不足,调动积极性。

3、对药厂进行清理, 实行治疗药品统购、统销的专卖

建议 清理药厂,对治疗药实行定点生产,按需下达生产任务。同时由政府核清成本、合理定价,药厂利润控制在10%左右,并且按计划直接卖给地、市、县医药公司;

并给予5%利差直接卖给医院,减少中间环节,减少销售费用,真正把药品价格降到合理水平。对于未定点生产治疗药的工厂可以转型生产保健药品,通过市场化运作。

4、由 组织新药开发

目前我国新药研发应该说是很落后,原因是审批手续繁杂,费用过大、风险过大,包括目前发达 ,很多 药都到期了,海归人才回国想开发这些药品,药厂都不敢接;

因此 组织相应的研究院所负责开发新药,然后组织药厂生产, 自己研究开发、自己审核亦就可以减少许多繁琐的审批手续,可加快新药开发的进度。

5、 组织攻关,自行开发医疗器械

医院的大部分医疗设备都是进口的,价格昂贵,亦是造成中小医院医疗设备比较落后的原因之一,建议 组织科技攻关,发展医疗器械产业,降低成本,为中小医院配置医疗器械,提高基层医院医疗装备水平。

6、建议 大幅提高对医疗卫生的投入

必须明确医疗卫生属公益 业这一性质。既然是公益 业,政府就应该负责医务人员收入、负责基本医疗。为此建议 大幅提高对医疗卫生的投入。

中新网-关于解决看病难、看病贵问题的若干建议

中青 -如何认识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

好了,今天关于中医发展现状和前景是怎样的?就到这里了。希望大家对中医发展现状和前景是怎样的?有更深入的了解,同时也希望这个话题中医发展现状和前景是怎样的?的解答可以帮助到大家。